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半岛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户外登山如何省力又健身

2025-04-27 01:04:3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户外登山如何省力又健身春暖花开的季节,正是踏青好时节,徒步登山成为众多户外爱好者的首选活动。尤其是到了周末,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去郊外登山,既能一览春色,又能锻炼身体。那么,春季徒步登山有哪些注意事项?怎样做才能省力又健康?近日,记者采访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手足外科主任王先早。

  周末阳光正好,记者驱车10余公里来到州城望城坡,抵达一处叫雷达石的垭口。垭口竖着一块“笔架山庙”的指示牌,旁边平地上停放着多辆汽车。不远处的山道上,几个背影正徐徐前行。

  记者在现场看到,多位登山者正在做准备工作,有的就地取材,选一根木棍做拐杖,以备登山之需;有的在活动筋骨,让关节、肌肉和韧带做好运动前的准备,可以有效避免软组织损伤半岛体育官网

  “登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,既能提高心肺功能,锻炼肌肉、骨骼,又能放松心情、缓解视力疲劳。”王先早表示,虽然登山运动好处多,但也并非一项轻松的运动,准备工作与登山技巧都很重要。关节疾病患者、肥胖群体、慢性病患者、体质衰弱的老年人、平时缺乏锻炼的人,不适合突然参与高强度的登山活动。

  登山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?王先早建议,首先要选择质轻、耐磨,具备防滑、缓震、支撑等性能的鞋子,鞋码可比日常大半码,以避免长时间行走后足部肿胀带来的紧箍感。其次,选择一根适合自己的登山杖,能减轻腿部和膝关节所受的压力,还能增加行走时的稳定性,帮助保持平衡,降低滑倒、扭伤的可能。第三,要配戴护膝,注意轻便着装,准备好饮用水、食物以及急救包等物品。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爬山路线,提前查看相关信息,包括距离、海拔、难度等,了解山区的天气预报,确保在良好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登山活动。

  王先早表示,登山前务必要确保自己身体健康,比如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或关节疾病等。如果存在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,登山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建议。

  记者一心想快速登顶,刚开始步伐特别快,大约10分钟后,便已气喘吁吁,不仅大脑处于缺氧状态,眼前一片恍惚,双腿也酸软无力,恨不得找个地方躺下。

  “有的人好胜心太强,觉得爬山就要一口气爬到最高峰,刻意追求强度和速度,觉得只有气喘吁吁才是运动量足够的表现,这是错误的。”王先早表示,爬山是为了健身,凡是锻炼都要循序渐进,过度追求强度会适得其反。

  一路上,记者遇到好几拨登山爱好者,有正全力登顶的,也有从山上下来一路上说说笑笑的,还有正在路边歇息的。来自湖北民族大学的小王杵着随手捡起的拐棍缓慢前行,快到达山顶时,因山势太陡,整个人几乎匍匐在地。

  记者采访了州城登山爱好者李同,他有十几年的登山经历,节假日经常与好友一起徒步登山。他介绍了登山的几个小技巧:

  上坡时,登山者应采用外八字步法。这种步法不仅可以减轻双腿的负担,还能缓冲膝盖和脚踝的压力,减缓身体的疲劳。同时,区别于平地脚后跟先着地的走法,登山时整个脚掌同时落地,将身体承重从脚后跟移至整个脚掌是最合理的步法。

  其次,面对山路,应选择小步慢走。有些急性子的登山者选择大跨步爬升,只会使大腿因频频抬起而耗费较多能量。小步走法的好处是可以缩短肌肉运动的时间,上山更省力。

  面对陡坡,不少登山者期望走直线快速登顶,但这种方式只会更加消耗体力。采用“之”字走法,会降低坡度,行走相对轻松,这个方法也适用于走长长的台阶。

  李同表示,登山过程中气喘吁吁,大多都是因为登山者没有调整好呼吸。虽然他们也在大口地呼气、吸气,但肺部并没有获取足够的氧气。“登山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登山,呼吸是一项需要掌握的技能。”李同说,登山时即便呼吸不是很急促,也建议口鼻同时呼吸,这样才能摄取充足的氧气。

  大约一小时后,记者一行安全抵达山顶。虽说一个个早已精疲力竭,但目之所及,群山逶迤,连绵起伏,真正体会到了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感觉,一行人直呼不枉此行。记者一边欣赏美景、拍照打卡,一边喝水、吃东西补充体力。

  在山顶逗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,感觉体力也恢复得差不多了,记者一行便打算下山。原本以为下山会容易一些,没想到每走一步,双腿都颤抖得厉害,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前冲。

  “下山途中,许多人因着急返程而加快步伐,而在体力消耗大、精神懈怠的时候提速则会面临滑倒、高处坠落等风险。”李同介绍,下山时运动方向朝下,为了防止跌倒损伤,身体会下意识重心向后,运动方向与重心方向相反,增加了下山的难度。

  李同建议,下山之前先饱餐一顿,减轻多余的负重;检查鞋带松紧,如果鞋带没有系紧,下山时脚会在鞋子里来回晃动,脚趾头顶到鞋子前部,不断挤压会导致脚趾头受伤。

  据介绍,下山着地冲击力是上山的两倍,看起来是在步行却如慢跑一般,更考验登山者的协调性、胆量和判断力。膝盖的负重大约是上山的3至4倍,如果没有相应的下坡技巧,膝盖可能会很难受。

  “下山对大腿、小腿和臀部的肌肉力量要求更高。下山时,这些部位的肌肉在努力控制速度,更易造成疲劳和酸痛。”王先早介绍,下山时不要走得太快,更不能奔跑,否则膝盖和腿部肌肉承受过大压力,易造成损伤。可借助登山杖下山,如果没有登山杖的协助,身体向下时的冲击力便全部集中于腿部,长时间反复摩擦、挤压会使膝盖不堪重负,造成损伤。

  很多人在登山之后会出现肌肉酸痛症状,应如何缓解?王先早建议,爬完山后,可适当进行腿部肌肉拉伸运动、双腿或用热水泡脚,促进腿部血液循环,减少乳酸分泌,加快局部新陈代谢,均可有效缓解腿部疼痛症状。

href=""

搜索